□本報記者 李晶琳
在大慶油田,三代鐵人跨越時空的家風故事,勾勒出國與家、忠與義、廉與孝、情與愛的精神圖譜,讓勤廉為本的紅色基因在時代長河中熠熠生輝。
“公家的東西咱一分也不能沾!”鐵人王進喜的家規(guī)如鐵律。身為大慶油田1205鉆井隊首任隊長,他身穿破洞的絨衣,執(zhí)意將隊里送來的新衣物讓給困難職工;井噴危急時刻,他拖著傷腿躍入泥漿池,用身體攪拌泥漿,哪怕掉一層皮也要護住國家的油井,用生命踐行“寧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誓言。
“寧肯把心血熬干,也要讓油田穩(wěn)產再高產!”新時期鐵人王啟民身患強直性脊柱炎,卻扎根試驗區(qū)寸步不離。妻子獨自在回鄉(xiāng)路上分娩,仍無悔支持:“你愛國家,我懂!”王啟民愧疚于對家庭的虧欠,卻始終將“建成百年大油田”的使命扛在肩頭。夫妻二人以“小家”之愛筑牢“大家”之基,詮釋著忠與義的深刻內涵——當每個家庭都勇?lián)熑?,便能匯聚成祖國繁榮的浩瀚力量。
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秉持“寧肯歷盡千難萬險,也要為祖國獻石油”的誓言,常年駐守蘇丹、伊拉克等戰(zhàn)亂國家。兒子盼著父親回家的腳步聲,卻在電話里懂事地說:“我是石油人的后代,要像你們一樣擔當?!比f家團圓時,李新民在海外工地叮囑工人注意安全,用堅守踐行鐵人老隊長“把井打到國外去”的夙愿。如今,大慶油田在海外構建了3個超億美元的地區(qū)市場,在中東形成了10億美元的區(qū)域大市場,這背后是無數“舍小家為大家”的家風支撐。
從“少活二十年”的拼命豪情,到“穩(wěn)產再高產”的使命堅守,從大慶油田到海外市場,三代鐵人用“公家不貪、困難不躲、責任不推”的行動,將“鐵人家風”熔鑄為骨子里的基因。他們以廉立家,以忠報國,以情暖親,讓紅色家風在傳承中綻放時代光芒,為萬千家庭樹立起勤廉并重的精神標桿。